普利茲克獎獲得者——王澍
在獲得2012年普利茲克獎之前,王澍的名字在東南大學校園里便像一個偶像般的存在。這位現在享有盛譽的著名建筑師,高考時原本想讀北大中文系,但父母為了將來就業,讓他讀工科,他不愿放棄畫畫,父母才替他報了建筑系。大學期間,他博覽群書,沿著沈從文《湘行散記》的路線窮游。昨天,當王澍在東南大學與青年學子分享“沿著心的方向去走”的演講時,這番看似叛逆的經歷,讓好奇的學生為爭搶提問機會站在坐椅上直接發問。
王澍代表作之一 —— 寧波歷史博物館
王澍代表作之一 —— 寧波歷史博物館
■談選擇
本想上美術學院 陰差陽錯學了建筑
“全世界都演講遍了,但回到母校,感到年輕學子們的濃烈熱情,我一下子還有些緊張。”一件灰色中式外褂加黑色長圍巾的王澍,剛一亮相,即引起全場雷鳴般掌聲。
“沿著心的方向去走”是王澍此次演講的主題。“我進大學之前,建筑學沒有多少人知道。老師認為我該上北大中文系,而我自己想上美術學院,在那個年代,家里人要求選工科,因為工科意味著穩定的飯碗。”王澍說,當時他只提了個要求:選一個會畫畫的工科。家里人去打聽后,告訴他有一個專業叫建筑學。“我的高中班主任得知我選了建筑學,都覺得我瘋了,老師們都不知道建筑學是什么,以為是砌磚瓦、蓋房子。”
王澍回憶說,恰好他母親同事的丈夫是東大建筑系畢業,而且那年還獲了海外建筑獎。因為這個偶然,他認定了東大,“第一志愿是東大建筑系,第二志愿是清華建筑系,第三志愿是同濟建筑學,這個填法的意思就是只上東大。”
■談堅持
老校長給他上的第一課:敢于質疑
王澍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,大學里遇到的第一個貴人對他的影響持續至今日,他就是東大老校長錢鐘韓。
大一剛入校時,成績優異的王澍被選為9名新生代表之一,與時任東大校長的錢鐘韓對話。
錢鐘韓校長在學子們心中是個傳奇人物,在歐美十幾所大學游學,想讀什么課程就讀什么,不追求學位。游學歸國沒拿到一張國外大學的學位證。
王澍回憶說,和9名學生代表對話時,錢鐘韓問了大家一個問題,“什么是好的大學生?”9名同學誰也沒能答上,錢鐘韓就說:“好的大學生一定是敢于向老師挑戰的學生。學習不是誰讓你學習,是你自己的學習。要有自己的見解。”錢鐘韓這番教導如同“醍醐灌頂”,讓王澍恍然大悟。
■“我沒有反叛,只是想表達自己”
建筑系對學生的畫功要求很嚴,沒接受過系統訓練的王澍,一度被老師歸為“不會畫畫”的學生。往屆優秀學生的作品掛在教室墻壁上,起初大部分學生照著臨摹,王澍偏偏想與眾不同。當時他畫了一棵枯樹,樹枝上沒樹葉,在這棵枯樹后有一幢房子。同學都開玩笑說這是來自月球的房子。“很多人說我反叛,我沒有反叛,只是想表達自己。”
這個另類的作品,在老師間的爭議很大,“有老師說肯定不及格,東大建筑學歷史上,還沒有誰畫過沒有樹葉的樹。”不過,負責給王澍這組打分的老師王文卿堅持給了高分,“印象很深,打了90分,感謝王老師給予我這個小小探索極大的鼓勵。倘若當時判了不及格,不知道我現在還會不會站在這里。”
■談學習
上大學時嗜書如命,哲學、物理、數學沒有不讀的
剛入學時,大家還不會使用圖書館,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看同學從圖書館里借了一本書,才知道有圖書館的存在,好奇地進去一看,被空蕩蕩的圖書館和浩瀚的書海震撼了。此后,那里成了他閱讀的天堂。
王澍的興趣廣泛,從中國哲學史、西方哲學史、社會學到物理、數學、生物、現代文學、電影、喜劇,“20世紀發生的重大變革我都想知道。”
博覽群書的王澍,很快成為同學中的“百科全書”,那時,會經常有不同的同學到他宿舍里,大家一起高談闊論,談讀書感受,濃厚的學習氛圍,使同學們之間的競爭味也濃了不少。
讀萬卷書的同時,怎么能少得了行萬里路,王澍說,自己從本科時便開始旅行,經常一個人背著行李到深山呆上一兩周,有一次,他沿著沈從文《湘行散記》的路線,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走,交換搭乘卡車、拖拉機、農用車等各種交通工具,整整走了三個月。“那段時間,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深入的認識,也很受沈從文對中國文化的反思和疑問影響,后來我很多建筑作品背后,都有沈從文的影子。”
王澍還有一個學習習慣,每周,他都會約上兩三個死黨去南京長江路的美術館看最新的畫展,一幅幅認真看下來,大家面紅耳赤地爭論著回到宿舍。
■曾被取消學位,但自認有才
王澍的“反叛”曾一度在東大掀起驚瀾大波,當年,他的碩士論文寫的是“對西方現代建筑的評價”,因為批判的鋒芒太過尖銳,他沒拿到碩士學位。“寫這篇論文,我用的是詩歌一樣的語言。”王澍自稱自己比較笨,思考了3年,但寫兩萬多字的論文只用了15天時間,而且把寫作時間標在論文上。“后來取消我學位的一個理由就是寫作極不認真,寫碩士論文竟然只用了15天,難道不覺得這很有才么?”王澍笑著解釋,“我當時有一個重要意識,就是論文不應該像裹腳布一樣又長又臭,論文跟設計一樣是一個創作,關鍵是切入點。”
“不過,當時不給我學位,我一點不生氣。我當時還說了一句話,諾貝爾文學頒獎委員會3次想頒獎給薩特,都被拒絕了,不就一個碩士學位?又有什么呢?”其實,早在大二時他就寫過一篇2萬多字論文,題目是《當代中國建筑學危機》,點名批評了很多權威,印了150份,在全國“地下”流行,雖然印論文的部分錢是老師齊康院士捐的,但在論文里還是毫不客氣地批評了他。這篇論文觸怒了很多老師,當時沒有雜志敢發表,有一個雜志試圖發表,但要求刪除“刺激性”的東西。王澍一看,刪除后“骨頭”就沒有了,所以他寧可不發也不愿刪除。
摘自《中國建筑學會 網站》